近年来,宿迁市聚焦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建设“四化”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的部署要求,以全省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为契机,全力落实“大数据+指挥中心+综合执法队伍”综合执法新模式,形成了具有宿迁特色的“1345”(一“芯”三“全”四“跨”五“精”)改革品牌。
突出高点定位,聚力建强“智慧型”指挥中枢。紧紧围绕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,充分发挥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,以构建市县乡贯通的指挥中心这一“芯”为抓手,更大范围、更广领域、更深层次整合资源、调度力量,确保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行稳致远。一是破除数据壁垒,信息归集从“多个部门”到“一个平台”。充分发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总牵引、总枢纽、总协调的统领作用,全面建成市县乡三级指挥调度中心,全量接入各部门各领域313个系统,全力打造市域范围扁平化、可视化、精准化指挥调度体系。平台汇集市县269个部门(单位)数据目录,建成五大基础数据库,部门覆盖率达100%;平台交互数据量居全省前列,全面实现政务数据“应归尽归”、应用系统“应接尽接”、视频资源“应融尽融”、开放共享“应用尽用”。二是破除技术壁垒,实现执法手段从“现场执法”到“多维执法”。在全省率先建成全市统一的视频融合系统,将全市7万余路监控资源全部接入平台,打造“西楚之眼”。市指挥中心可以通过视频、电话等方式直连县区指挥中心、乡镇街道指挥中心、一线网格人员、一线执法人员,同步连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、无人机、执法车辆、单兵执法仪、布控球机等视频设备,实时指挥、查看重大活动、突发事件等现场。三是破除情报壁垒,实现监管方式从“末端执法”到“源头管控”。从执法源头入手,创新完善智慧工地、智慧环卫、智慧城管、智慧水务等个性化功能模块,市、县(区)打造融媒体、餐饮油烟、地下管线等特色应用场景,有效发挥了源头防范化解作用。
突出系统思维,着力打造“立体化”执法模式。牢牢把握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实现路径,坚持指挥平台和执法力量的全信息融合、全要素统筹、全链条管理,实现跨部门联合执法、跨区域联动执法、跨层级统一执法、跨时段溯源执法。一是上下贯通强指挥,提升执法精准度。在市县乡三级指挥中心建立统一综合执法应用平台,接入各领域执法系统,通过全市统一的事件分拨系统,直接将事件派遣至综合执法部门二级指挥平台。二是左右联动增效能,提升队伍协同度。全面落实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求,市级分别在农业农村、文化市场、交通运输、生态环境、应急管理领域开展综合执法,宿城区在城市管理、市场监管领域开展综合执法,三县及宿豫区分别在7个领域推进综合行政执法,真正实现“一个领域一支执法队伍”;乡镇统一设置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执法。建立“联动执法+综合指挥”工作机制,明确联动执法的工作流程、工作时限、具体职责和权责边界,建立健全联动执法长效工作机制,有力提高综合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。三是前后衔接成闭环,提升监管完整度。在指挥平台创新植入智能预警、融合指挥、快速反应、逆向回溯、效果反馈、信用监管等六大单元,实现对各类执法事项的闭环处置。
突出机制创新,全力构建“全周期”执法生态。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,全面强化基层执法能力建设,加快提升行政执法效能,初步实现了执法线索精确、执法指挥精睿、执法规程精细、执法监督精准、执法队伍精干的改革初衷。一是创建程序化化工作机制。打造“1+6”制度保障体系,先后制定出台《“大数据+网格化+铁脚板”工作机制》《市县(区)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指南》等6个配套操作方案,有力推动了改革工作的落实。二是创新规范化执法机制。聚焦基层执法体制中存在的执法外包、执法随意等问题,2022年,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台《关于规范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落实基层执法规范化。明确了执法“三个责任”,即乡镇人民政府(街道办事处)作为执法主体责任,市、县(区)城市管理局作为上级业务指导牵头部门责任和市、县(区)司法局执法监督责任。率先出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验收标准,打造“综合+联动+专业”基层执法标准化体系,提高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。三是创优效能化考核机制。建立行政问效机制,将综合执法纳入高质量综合考核,在综合执法指挥平台嵌入行政问效模块,真正做到监管执法相衔接、事前事后相贯通,实现执法案件全流程实时监管。创新监管方式,设立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,探索引入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监察人员参与行政执法监督,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