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事业单位改革
宿迁市“四个强化”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
发布时间:2022-02-08   访问量:0

近年来,宿迁市按照扫尾、巩固、衔接、探路要求,以四个强化举措,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守护好战贫成果,为确保脱贫不再返贫提供坚强保障。

一是强化资源统筹、优化组织架构。统筹全市 “救助”与“扶贫”资源,建立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帮扶救助组织架构体系。市、县(区)、乡镇(街道)均成立帮扶救助中心,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牌子,将家庭经济状况核定与帮扶救助工作有机结合,村居设立帮扶救助服务站。各级均实现“有机构、有人员、有场所”和“责任明、目标明、规则明”,形成横向帮扶救助资源统筹、纵向帮扶救助事项“直线式”办理的格局。

二是强化制度设计、建立长效机制。制定出台《宿迁市城乡帮扶救助对象认定办法(试行)》,首次设立了相对贫困 “双线”认定标准,兜底线以下人口为保障对象,兜底线上、监测线以下人口为监测对象,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相对贫困人口生活状况,同步调整双线标准。全面梳理现有民政、扶贫、医疗、教育等救助政策,对目标一致、功能相近的政策进行归集整合,对落实标准不一的加快推动制度统筹,形成社会帮扶救助体系政策清单。加快推进扶贫产业和社会救助深度整合,构建“兜底保障+缓解支出型贫困+开发式扶贫+社会帮扶四位一体政策体系,保障对象全面享受“四位一体”帮扶政策,监测对象享受除最低生活保障外的其他帮扶政策。更好满足相对贫困人口多层次、多样化帮扶救助需求,为防止返贫提供有效制度性保障。

三是强化信息共享、提升帮扶时效。围绕帮扶救助信息化、精细化管理,启动全市统一帮扶救助信息平台建设。横向打通信息壁垒,连接各行业帮扶救助信息系统,纵向打通市、县、乡、村工作业务,实现困难申请统一受理、经济状况统一核对、相对贫困统一认定、帮扶救助统一落实。同时建立平台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长效对接机制,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利用平台开展帮扶救助。从源头上确保了帮扶救助工作的统一性和精准性,实现了社会帮扶救助与扶贫开发的深度融合。

四是强化队伍建设、提高服务水平。在保持现有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的基础上,加强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帮扶队伍和救助队伍建设。帮扶队伍建设,结合乡镇“三整合”改革,统筹做好乡镇扶贫办人员整合,选派帮扶专干,确保乡镇队伍不散、力量不减;从市、县级部门选派年轻同志到村任第一书记,市委选派帮扶工作队,重点推进乡村振兴。救助队伍建设,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均配备6-8名专职工作人员,具体负责对象认定、信息管理和救助事项办理等。实现帮扶救助服务“全覆盖”。

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