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
“查改不满意、追求更满意”研讨发言材料(事业处)
发布时间:2019-10-25   访问量:0

“查改不满意、追求更满意”研讨发言材料

 

事业处

2019年10月23日

 

为深入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活动,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事业处按照办统一部署,积极开展“查改不满意、追求更满意”活动,坚持从基层群众不满意地方调查研究、检视问题、整改落实,在学思践悟中找差距、抓落实

一、 拓展查找渠道,征求“不满意”

“查改不满意、追求更满意”活动,查找是关键,是源头。事业处积极拓展查找渠道,力争全面征求到“不满意”的问题。

1.对照先进查找“不满意”。在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时,对照查找精神状态方面的差距,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时,对照查找工作方面的差距,在对标组工干部活动中,对照查找工作态度方面的差距。

2.从“三个怎么办”研讨中查找“不满意”。按照张书记提出的“三个怎么办”,结合工作职责,认真思考,积极参加研讨,在研讨中查找工作中不足和薄弱环节。

3.深入调研查找“不满意”。10月23日,在分管领导王克学主任带领下,采取“四不两直”调研方式,调研自然资源局和生态环境局所属事业单位运行情况,实地走访不动产交易中心,了解不动产大厅办证情况,座谈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,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。

4.征求来访人员意见查找“不满意”。日常工作中,与来访的同志进行沟通交流,倾听他们的想法,交流中发现问题。

5.走访低收入户查找“不满意”。10.17全国扶贫日前夕前往宿豫区陆集镇乐园村,走访低收入户,讲解扶贫政策,详细了解家庭生产生活情况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,听取帮扶的想法,共商脱贫措施。

二、 全面梳理排查,建立“问题”清单

结合基层反映的问题和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,梳理出4个方面的问题清单。

1.工作作风不够扎实。工作中主动联系基层群众、服务基层群众的意识有所减弱,方便基层、为民办实事的意识有待提高。工作中等着领导批示,部门申请,存在被动应付等现象,没有主动超前思考工作。没有全面做到“严慎细实”,提供的材料有时还存在差错。

2.部分事业单位职责任务不明晰。有些单位自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设立以来再未进行调整,机构改革后,有的单位承担的职责与最初设置时的职责或名称已大不相符。

3.事业单位编制存量不足与刚性需求的矛盾突出。事业单位编制资源存量不足,但教育、卫生等民生事业和重点工作对编制的刚性需求难以满足。

4.部分事业单位人才紧缺。工作中,经常有事业单位反映人手缺乏,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紧缺。

三、坚持问题导向,对照“清单”抓整改

针对梳理的问题,进一步剖析,研究对策,制定整改措施。

1.加强自律,打牢作风建设的基石。加强作风建设,关键是自律的问题,自律是内因,内因是起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因素,因而加强自律,是作风建设关键的一环。一是强化宗旨意识,牢固树立作风建设的理念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,把真心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二是提升素质,增强作风建设的动力。仅有为民服务的理念还不行,还必须掌握为民服务的本领。要通过学习,提升自身素质,增强作风建设的动力。三是自觉行动,养成作风建设的习惯。要把作风建设当作一种自觉行为,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。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,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变成自觉行动,形成一种工作习惯。

2.以规范职能为重点,开展直属事业单位“三定”修订工作。从规范事业单位的机构名称、隶属关系、职责任务、机构规格、内设机构、人员编制、领导职数等入手,重新明确直属事业单位“三定”内容。今年完成直属事业单位“三定”修订工作。

3.以撤并转为抓手,优化整合现有事业机构编制资源。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,本着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,加大对事业单位履职情况的调查和梳理,通过撤并转等方式优化整合事业单位。重点从机构改革合并部门较多的单位入手,对规模过小,职能萎缩或任务严重不足,职责任务相近或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,进行整合撤并,大幅度减少微型机构数量,提高编制和人员使用效益。今年完成生态环境局、自然资源局所属事业单位优化整合工作。

4. 创新举措,挖潜创新事业编制管理办法。适当收回分散在各事业单位的部分空编,通过跨层级调剂、周转使用、合理配置,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、卫生事业和重点领域发展需要。在学校和公立医院实行备案制管理,化解编制不足矛盾。

5.树立人才优先意识,全力保障人才用编需求。加大985、211高校优秀毕业生引进力度,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,2019年,全市拿出170个全额拨款事业岗位,保障“市选聘生”用编需求,选聘生岗位重点向承担小康指标的责任部门、经济和民生一线部门倾斜。从2019年起,连续三年,每年拿出20名左右乡镇事业编制面向全市优秀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中选聘工作人员,拓宽了优秀村书记的发展空间,真正激励广大村干部干事创业、勇挑重担、奋发有为,为精准脱贫、乡村振兴注入人才“活水”。

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